關鍵路徑法(Critical Path Method, CPM)是一種精益車間的項目管理工具,用于規(guī)劃和控制復雜項目的時間表。通過CPM,可以識別項目中任務之間的依賴關系,確定最短項目完成時間,以及那些任何延遲都會影響整個項目完成時間的關鍵任務。它幫助我們看到項目的最緊張點和時間緩沖區(qū),從而更好地分配資源和優(yōu)先級。
關鍵路徑法的主要步驟包括:
1. 定義項目任務(活動):
列出項目中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務。
2. 確定任務持續(xù)時間:
為每個任務估計所需時間。
3. 指定依賴關系(前驅和后繼):
確定任務之間的順序關系,即哪些任務必須在其他任務開始或完成之前完成。
4. 創(chuàng)建項目網絡圖:
使用節(jié)點(框)表示任務,箭頭表示依賴關系,繪制項目網絡圖,從而顯示整個項目的流程。有兩種常見的節(jié)點表示法:活動節(jié)點(AOA,活動在箭頭上)和活動框(AON,活動在節(jié)點上)。
5. 計算路徑持續(xù)時間:
計算網絡圖中從開始到結束的所有可能路徑的持續(xù)時間。
6. 確定關鍵路徑:
關鍵路徑是網絡圖中最長的路徑,它決定了項目的最短完成時間。關鍵路徑上的任務是關鍵任務,不可延遲,因為任何延遲都會直接導致整個項目的延期。
7. 計算早開始(ES)、最晚開始(LS)、早完成(EF)、最晚完成(LF)時間:
對于網絡圖中的每個任務,計算早開始和早完成時間,然后從項目結束時間向后計算最晚開始和最晚完成時間。
8. 識別浮動時間(松弛時間):
計算非關鍵路徑上的任務可以延遲的時間,而不會影響項目的總時間。這是通過最晚完成時間減去早完成時間(或最晚開始時間減去早開始時間)來計算的。
9. 監(jiān)控項目進度:
在項目執(zhí)行期間,定期更新任務的實際開始和完成時間,并對比關鍵路徑。這樣可以識別和管理那些可能導致項目延誤的風險。
精益車間的關鍵路徑法不僅用于計劃項目啟動前的時間表,也是一種動態(tài)工具,可以在精益車間項目執(zhí)行過程中用于監(jiān)控項目進度和調整計劃。通過識別關鍵任務和浮動時間,可以更靈活地管理資源,如在必要時將資源從非關鍵任務轉移到關鍵任務,以確保項目按時完成。
精益車間關鍵路徑法的優(yōu)化:
通過收集反饋和監(jiān)控項目執(zhí)行過程中的實際數據,使用ECRS的原則,可以不斷調整和改進作業(yè)流程。應用精益車間的關鍵路徑法來優(yōu)化作業(yè)流程,主要目的是減少整體完成時間,提高效率,并確保資源被有效利用。通過不斷審視和調整關鍵路徑及其他次要路徑上的任務,可以實現作業(yè)流程的動態(tài)優(yōu)化,應對可能的變更和延遲,并增強對不確定因素的適應能力。
精益車間關鍵路徑法的這樣的特性,使得它不僅可以用來管理項目進度和周期,還能靈活應用到精益車間其他的改善活動上。
比如,精益車間生產現場的清場活動,一般是由若干人同時進行若干個作業(yè)內容,比如準備工具,擦拭機器,填寫記錄,拖地,轉移物料,拆卸模具等,這些工作在現有情況下,需要花費30分鐘的時間,但是我們想要知道最快可以多久完成就很困難。這時候,我們就可以使用CPM的方法來分析,將清場活動過程中的作業(yè)內容進行梳理,識別出關鍵路徑,關鍵路徑的總時長,就是在未進行動作改善的情況下,僅僅使用作業(yè)重組的方法,可以優(yōu)化到的最短時間。當然,在重組后,如果對關鍵路徑進行刪除、合并、簡化,還可以繼續(xù)壓縮總時長。這樣的思路,在類似的現場改善中經常會被使用到。
版權聲明:本文為優(yōu)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(chuàng)文章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